2)第一百二十一章竹编价值_荡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想致富,很难,市场格局太小了。”

  大家听着梁川又在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她们听不懂,但是梁川说的有板有眼的,不像是在说胡话。

  梁川接着说道:“这个路子要是打开了,把市场面向整个大宋,咱们这里做成一个生产基地,这样就真的有发家致富有的希望了。”

  一家人正说得高兴火热,门外何保正的声音传了进来,人影没到声先到了。

  现在地里正是农忙的时候,何保正家里没有水田,就种了一些小麦,朝庭为了鼓励南方的农民种一些北方作物,防止农民因为南方的灾害而因灾致贫,就驯化了北方的小麦到南方来种,这种驯化后的麦子抗旱能力极强,株矮穗大,生长期短,适于春天播种,但不如北方的小麦好吃。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春小麦。种这种小麦在南方朝庭是免税的。

  梁川想给他们一些种麦子的建议,但是想想还是算了,他就怕说了也没人信。种了一辈子地的农夫谁会去听一个没刨过地的农民的话,把自己的地随便折腾?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没有拿出实际的农业成果之前,梁川就是把他的小嘴磨破了,估计大家也是笑一笑,不会当一回事。

  梁川冲着何保正打招呼,何保正看着梁川手里端着一个簸箕,好像还是新的。

  “你今天没劈柴了吗,手里的簸箕是新买的吗?多少钱,我家的那个去年筛完小麦差不多快坏了,今年估计还得再买一个新的。”

  “柴是要劈的,当然也要做点其他的事情嘛!这簸箕集市上要卖多少钱?”

  “可能得一百五十文钱,杀一杀价,一百二十文钱应该能买得到。”

  “啧啧。”李二花说的价钱可能是他们永安本地的价钱,兴化这一带可都没有会这门手艺的人。人离乡贱,物离乡贵,在兴化卖自然就贵得多了,要是拿到北方卖,估计还会更贵。

  梁川将簸箕往何保正手里一递,说道:“拿着,这个就送给你了。”

  何保正愣了一下,没去接这个簸箕,问道:“这怕是新簸箕吧,你干嘛?专门买来送我?”

  “这个不是买的,是我们家的李二花大姐做的?”

  “自己做的?”何保正难以置信,拿着簸箕前后端详,还跟梁川一样,用手掰国掰,嘴里啧啧称奇,没想到这两个平日里不说话不显眼的大姑娘还有这本事,唉,难怪梁川这小子这么好的心,还收留这两个生病的姑娘。“这个家什做得真好,光是靠这个手艺,日子也能越来越好,不用再天天盯着土地来靠天吃饭了。”

  “是的,家里的几个女人,他们没事的时候我打算让她们都做一做这个手工活,一天一个人至少能做一个,一个一百多文钱,卖出了,比种地强多了。你家的那位呢,我在想平时如果没事,也可以一起过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