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六十九章田间遇刺_荡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辕犁上面只需要一小块铁片作犁头,这耕作的效率便能增加十倍

  有余。

  而且一具犁可以重复利用,一个村子一头牛一具犁已然足以,做不到人人普及那就以村为单位推广嘛。

  梁川作为源氏的重要人物深入田间地头以身作则,如此高贵的血统与农民同甘共苦,源义经的美名被传得神乎其神,关东地区开始流传着源义经重农利农的神话。

  现在的源义经形象极为高大,作为源氏族长源赖朝的亲弟弟,高大威猛武艺高强,更重要的是有一颗亲民为民的心,这是老百姓们最喜欢看到的,甚至他的威望要超过了族长源赖朝。

  要不是源赖朝自己主导的这一切,她甚至开始怀疑源义经要代主自立,还好这一切都是老百姓发自内心对源义经的爱戴,威胁不了自己的地位。

  曲辕犁一经问世即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因为这工作太省力了,即使农民手中没有耕牛或马,他们直接就用人力代替畜力牵引着曲辕犁,人力牵引下的曲辕犁也极为轻松,翻地效率更是高上几层楼不止。

  人们终于相信了这个源义经是真彻懂得耕作之道的高手,他说的话再无人有怀疑之心。

  梁川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人们在他的带领之下开始对田间地头的河道进行清理。

  岛国多山山河水网密布,没有修建大坝和水库的必要性,但是河道作为引水的重要途径,不修缮极有可能夏天泛滥而冬天无水,这极不利于灌溉。

  清理出来的河道还能用于养殖业的发展,水里还能种殖不少的作物,这都是对老百姓有利的工作,农民们一听能增加产量,有事没事都要把河沟挖一挖,清理出河道里的淤泥。

  河道修整好之后,接着就是上面修建水车,水车梁川建过数架,已经是驾轻就熟,岛国的木材资源也极多,农民们制作木器的水平更是不低,大多都是唐朝学习传授过来的,他们学习加以发展,创造出了一套相对同样实用的木匠技艺。

  在梁川来之前农民们的种子都是撒到土里就算完成播种了,梁川则是教他们育苗与插秧应当分,这样种子的成活率更高,而且在插秧之时,要注意作物的间距,作物与人一样,同样需要一定的生长空间,种得疏反而产量会更高。

  这样的理由在他们看来是很难接受的,不过源义经创造了太多的奇迹,人们对他的话深信不已,他说的人们照作就行的,神仙的旨意他们还敢去质疑违背?

  为了将农业技术传播下去,梁川亲自示范了不少的地方,周围都是一大帮带着崇拜眼神的农民,自己绑着裤腿絻着袖子,与农民亲密接触。

  问题终于爆发了。

  这一天梁川在田间示范着插秧的标准做法,在毫无防备之下,人群里突然暴起一位壮汉,从怀中掏出了一根匕首,猛地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