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六章 人如草芥啊_大明之五好青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笔交易谁该多少都是有规矩的,都很有诚信了。哪怕走私生意也得诚信,实际越是这种生意越讲诚信,反而正当生意就不好说了,比如黄镇不用二十四小时装满船,但如果是过去,拿盐引的正规商人等二十四个月装不上船都毫不稀罕……

  呃,这不是夸张。

  早期盐引滥时候,别说是二十四个月,再多也不稀罕,经常有盐商因为拿着盐引支不到盐,甚至贿赂官员耗尽资金,到最后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只能在盐场沦为流民。

  走私生意才是真得童叟无欺。

  毕竟没有法律保障,大家要吃这口饭就只能凭信誉。

  “又是几十两的生意!”

  杨信颇为无语地看着满满一船的食盐。

  这些盐质量并不好,甚至连颜色都是灰色,还不如他记忆中小时候见过的大粒盐,而且没有经过任何的加工,里面肯定满是各种有害物。但这个时代这就是良心盐了,就像黄镇所说的,他们至少不会往盐里面掺三分之一的沙子。对于老百姓来说,一边是翻几倍甚至几十倍出售,而且还掺满沙子的官盐,一边是廉价又不掺沙子的私盐,会选哪个就不用说了。至于朝廷的法律就一边去吧,整个大明市场上百分之七十的私盐时候,谁还会在乎法律,要按照吃私盐就得杖一百的标准,大明朝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得挨这一百大板。

  不过就是这利润……

  “你还想怎样?”

  黄镇说道。

  “咱们一船九个人,冒着杀头的危险就才赚个百十两银子,这也未免太低了,风险与收益不相符啊!”

  杨信说道。

  六十两银子的盐,哪怕最终两倍的利,也才赚一百二十两,很难再高出太多了,毕竟他们不是那些组成舰队把淮盐运到湖广的。他们也就是走水路运到河间,保定一带,这一带盐价不可能太高,京城就五厘,这些地方就算高又能高出多少?这对于从电视小说上看惯了古人拍十两银子高喊小二上菜的杨信来说,真得有点感觉太少了。尤其还是贩私盐,这种生意一趟不赚个几千两,完全对不起这么响亮的名字啊!

  “九个人?咱们九个人遇上年景不好都不一定值一百二十两!”

  黄镇说道。

  “她应该值钱吧?”

  杨信指着黄英说道。

  黄英一巴掌把他的手指打了下去。

  “我这样的最多二十两,还得看买主足够大方,不大方的也就能出到十六两,就是十五六岁水灵灵的小丫鬟,也就二十两以下的价!”

  她说道。

  “呃,那我那一百两岂不是能买六七个水灵灵的小丫鬟?”

  杨信愕然。

  “后悔了?”

  黄英带着寒意说道。

  “没有,我不喜欢太小的!”

  杨信赶紧义正言辞地说道。

  黄镇无视他撩自己女儿,迅指挥水手撑船向前,很快他们就沿着来路返回,然后继续等待涨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