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一三章 郑芝龙_大明之五好青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低着头一动不敢动。不过这时候的郑芝龙对杨信没什么价值,毕竟他还没去日本,原本历史上应该是明年去日本,然后作为李旦的亲信以翻译身份参与了明军与澎湖的荷兰人交涉。

  就这样开始了他东亚海上霸主的大业。

  但现在他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商人而已。

  “带着你的货去交税吧,另外这些年你们应该偷漏不少税款吧?补交一千两,以后老老实实交税。”

  杨信说道。

  “小的这就去准备银子。”

  黄程说道。

  杨信点了点头然后走向自己的临时衙门。

  “郑芝龙。”

  他走过郑芝龙身旁时候,笑容诡异地说了一句。

  后者低着头一动不敢动。

  第二天下午,前往香山一带扫荡的两个营,和配合行动的本地驻军,驱赶着上千疍民返回,双方很显然并没有生战斗,毕竟这些疍民目前来说仍旧是大明的良民,至于那十几颗人头,估计是被哄着拿下然后砍了的。这些疍民同样被男女分开关押,之前那些只是关押而已,每天三顿饭还是管饱的,所以情绪都很稳定,毕竟他们吃饱饭的日子不多,尤其是杨信是敞开了让他们吃饱的,很多人明显心情还不错。

  但这一天杨信依然没见到广州官方的人。

  也没有书面的联络。

  就仿佛广州的大小官员,肇庆的两广总督,这些大明在广东的地方官员们全不知道他的到来,也不知道他已经把一个海道副使,一个同知,一个知县和一个参将关在大牢。

  总之没有任何反应。

  “叔父,他们这是向您示威啊。”

  杨寰说道。

  “随他们便,明天把这份告示张贴出去。”

  杨信说道。

  这是他设计的新税法。

  此前明朝在这里收的就是抽分税,目前的做法是根据船的大小,一共分不同等级抽分,每艘外国商船到达之后本地提调报香山县,香山县报布政使司,然后就是目前杨信监狱里的香山知县,海防同知,海道副使安排人过来验船,验完之后按照大小收税。过去是按照货值抽分的,但这些船在查验前就被走私商把载的货物瓜分一空,等查验官员到的时候也就剩下点渣渣,所以最后改成了直接按照船的大小来收。

  一年四万两。

  无论来了多少外国商船,大明官员一年就给皇帝收四万两。

  已经几十年这个数字了。

  这就是大明朝廷收的海关税,或者叫舶税。

  至于针对本国出海商船征收的,一是引税,也就是出海许可证,这个税忽略不计就可以,因为一年总共几百两,每引六两,最初才三两,一年额定一百一十引,六百六十两,税监太监在的时候他不按限额,可能一年收的多一些,但额定就是一年六百六十两。

  二是水饷。

  也就是本国商船货物进口税。

  这个同样忽略就可以,因为税率低得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