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六章 大明之网红诞生记_大明之五好青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有几处撕坏了,至于上面的内容……

  好吧,这其实是大字报!

  或者用这个时代的称呼叫做揭帖。

  而且还是崭新出炉的,从纸张墨迹来看最多不过四个小时,算算也就是杨信打完徐副指挥之后,紧接着这东西就炮制出来了。上面全是用词含糊,但却明显引人遐想的内容,向人们描述了一个在逃的杀人凶犯,是如何混入京师,并凭借某些未知本领,勾搭上几个豪门显贵家的女人,然后出没于这些后宅的。

  后宅啊!

  一个男人出没于豪门后宅啊!

  并且这个在逃的杀人犯,还因为机缘巧合,搭上宫里某人身边某个大太监的门路,继而被引见到这个人身边,凭借拍马屁得到某人青睐。至于是拍马屁本领高强,还是因为其他本事,这个就靠大家脑补了,总之因为受青睐,甚至还得到赐物,这样一下子就抖起来了。抖起来的这个在逃杀人犯仗着有后台,立刻原形毕露,不但在京师无恶不作,什么调戏妇女,吃法不给钱,霸占小丫鬟之类,统统都干过了。甚至最后终于膨胀到了公然殴打朝廷官员,猖狂地制造一桩又一桩血案,至今还有一堆被打伤的官差奄奄一息躺在那里无处申冤,但因为背后有保护伞,这个凶手继续逍遥法外。

  这天理何存?

  这大明的法律何存?

  话说看得杨信自己都有些义愤填膺感觉此贼不死简直天理难容。

  “这种东西很常见吗?”

  他好奇地问。

  “何止是常见,简直司空见惯。

  你不懂这些言官的手段,他们都是风闻奏事,但他们没有区别真假的义务,只要外界有传闻,他们就可以上奏,哪怕是假的他们也无罪。

  这样就很简单了。

  他们需要攻击某个人了,那就干脆自己找人写揭帖,匿名的,然后贴到大庭广众之处,或者安排人编造流言在民间故意传播,只要民间就流传开,他们就可以风闻上奏了。他们不需要负责任,风闻奏事,我听到有人这么说,我就有责任上奏,谁说的说的对不对,这个不是我负责的,不关我的事。

  而且不仅仅是本地制造舆论。

  因为御史哪怕风闻的上奏也得由陛下来批阅,陛下批阅的结果,经过六科审核后送往通政司,由通政司转各处衙门,同时向全国各地的官衙邸报。这样很快全国各处衙门的主官就知道了言官上奏及陛下批阅结果,同时民间关心朝政的士绅,会派人到各处衙门凭关系手抄,这样全国各地的士绅也知道了。他们会向民间再一次传遍,江浙一带已经不只是手抄,甚至有人专门做这生意,在衙门凭关系抄通政司出的邸报,再自己印刷出来卖到各地士绅手中。

  这样言官就把一个很有可能是他们自己造的话题,变成在全国引波澜的大事。

  那时候就不是一个言官了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