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零零章 生了,皇后生了_大明之五好青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银流动尽量走钱庄,以此避开各级官员的贪墨,对于天启来说官员贪墨是贪墨他的银子,走钱庄连火耗都不存在,事实上这东西本来也不存在,火耗只是重铸过程中的损耗,重铸一次也就是精炼一次。

  但这不是问题。

  再掺假呗!

  另外就是铸币化。

  实际上不是铸造,而是用一种水力的螺旋挤压法,说白了就是一个螺杆硬向下挤压,最终把本来就软的白银挤压成银币,上面也不需要复杂的图案,就是单纯标注重量。

  然后通过不同重量的银币来避免需要一次次重铸。

  目前已经在这样做。

  也就是相当于守诚钱庄拥有了特许的铸币权,这样朝廷一笔大额支付需要的只是一张会票,而收银者拿着会票到钱庄取钱,尽量减少官员的经手重铸,这样自然也就没有理由收什么火耗了,而白银的运输也是守诚钱庄内部的事情,不需要再像过去那样军队押运……

  军队并不喜欢这个工作。

  危险,容易获罪,而且都是卫所兵押运,他们还影响家里农活。

  至于杨信给他的雇员开工资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

  这样皇帝那边是简单了,还最大限度减少官员贪墨,只不过风险全转到钱庄,不过钱庄是杨信的,谁敢动他的银子?

  劫道的土匪都不敢。

  “让他进来吧!”

  杨信说道。

  李公公是李明道,南京守备太监提督漕运,李实则担任苏杭织造,目前南方两大太监巨头,这时候九千岁早已经完成了对太监系统的清洗,就连卢受之前都被赶到凤阳,然后不明不白地病死了。皇宫各监,各地提督太监,目前都是他手下,不过也不完全听他的,因为太监们其实也分成两个派系,一个是九千岁的,但另一个是客氏的,他们听九千岁的只是因为客氏支持九千岁。

  而这里面就包括李明道。

  “都督,都督随行的人太多,咱家真没想到都督带了这么多人,这一时倒有些猝不及防,实在找不出地方安置了”

  后者进来堆着笑脸说。

  “千步廊不行吗?”

  杨信说道。

  杨信的后续已经全部到达,除了部分前往苏松常跟着杨寰去把徐王等家封门外,绝大多数都聚集南京,这么多人当然需要一个合适的地方进行安置。要说合适的地方有的是,南京各处空置的建筑有的是,这座都城常备皇帝回来,虽然皇宫肯定不行,但皇城尤其是承天门外千步廊的那些建筑完全可以。

  数量也够。

  那里是两边向对的近一里长廊房,长度五百多米的类似商业街铺面,只不过很多房屋年久失修而已,但这对于那些移民和其家属来说,完全就不值一提了,他们不过是临时住一下,随便找点东西一凑合就行。

  他们很快就会南下。

  杨信已经确定,要把这些人全部送到台湾,冬天正好适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