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零二章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_大明之五好青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思白兄,你倒是说话啊!”

  工部右侍郎陈长祚不满地说道。

  他是长乐人。

  “杨都督,郑鄤不过是一介狂儒,虽有用词失当之处,但要说大逆不道就不至于了,再说这本书也只是他的一家之言,说到底也只是对典籍解读有些偏颇而已,要说封禁也不至于,况且封禁是封禁不了的,朝廷封禁的书一样到处可见,反而成其虚名。”

  董其昌犹豫了一下陪着笑脸说道。

  然后一片鄙视的目光,董大师尴尬地在那里笑着。

  当然,董大师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揭秘了真相,杨信是真要阻挡这本书的泛滥吗?当然不是啦,大明真正有人思考这种问题,这完全是好事,时代终究是要进步的,大明本来已经到了思想变革的门槛,原本历史上无论黄宗羲这些人的屁股如何,他们想的那些是不是正确,他们终究是在试图拨开旧时代的黑雾,寻找新时代的光芒。

  他们并不比同时代欧洲的思想家们差。

  这个时代欧洲有什么?

  也就是培根,霍布斯之类,这些人比大明的思想家越很多吗?无非都是在君权,神权中寻找出路。

  不同的是大明这些被异族直接大棒敲死了。

  而人家的延续下去。

  既然这样那为什么要把大同国敲死呢?推波助澜不是更好?如果说之前的大同国只是因为郑鄤的个人魅力受到追捧,现在被他打上大逆不道的符号,变成他切齿痛恨的东西,那么瞬间就光芒万丈了。江浙士子间早就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只要是他反对的,那他们就坚决支持,只要是他支持的,那必须反对,同样一本被他切齿痛恨的书,在他们中间立刻就会变成信仰。

  同样,现在这本书仅仅在江浙流传,最远也就是到湖广闽粤,但通过这场斗争却可以迅传遍全国。

  一本引杨都督和南京群臣恶斗的书啊。

  谁不好奇?

  “诸位,杨某不管你们怎么看待这本书,在杨某看来,这就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妖书,此书之泛滥乃诸位失职,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你们不封禁,杨某自己上奏陛下封禁!”

  杨都督恼羞成怒地说道。

  说完他昂然离开。

  “简直是莫名其妙!”

  后面熊明遇鄙视地说道。

  加上天启这个强推之后,基本上这本书就可以泛滥全国了。

  至于封禁……

  董大师早已看穿了一切,一般来说大明朝廷封禁的书,都会出现销量暴涨的尴尬情况,大明的封禁可不是咱大清,大明的封禁多数时候都是一不抓人二不罚款,就贴张告示不准再传了,但咱大清可是会砍头的。

  所以大明的封禁相当于官方强烈推荐。

  而且是免费的广告。

  封禁李贽封禁到南京识字妇女几乎人手一本,封禁罗教书籍搞得原本只是在扬州一带的罗教现在到处都是,封禁剪灯新话封禁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