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三四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_大明之五好青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菜。

  只有在圩田,洪涝之后才种黄穋稻。

  当然,现代人已经不知道黄穋稻是什么模样了。

  但这个时候仍然靠它补种,它就像芦苇一样,根本就不怕水。

  至于赤籼是万历年间才从江西一带引入的,这种现代退化到极其小众的稻种,同样也是专门为圩田以及洪水后的补种而生。

  所以民间有的是应对灾难的手段,他们和洪水斗争几千年,比杨信的经验更加丰富。

  不过杨信还是要鼓励种地瓜。

  因为接下来的岁月里,这片土地上最可怕的不是洪涝,而是大面积的干旱,面对干旱无论黄穋稻还是赤籼都靠边站了,没什么能比地瓜更适合未来的气候。不但这里签合同,其他各地都要签合同,亏本也要让他们在本地种地瓜,只要经历一次干旱他们就会保留这种作物,无论是不是有旱灾种一点总是有备无患。

  再说了,赤籼能吃稻秧吗?赤籼能在整个生长周期都提供食物吗?

  地瓜能。

  总之杨信迅与这些士绅签了各自的地瓜供应合同,价格就按照目前在福建的收购价,最多略微高那么一点点,不能让他们从福建买来坑自己,至于种子他免费赠送好了,反正这个也用不了多少,他运来的那些地瓜正好分下去。

  这样能种黄穋稻,赤籼之类补种作物的就种这个,能种地瓜的就种地瓜,甚至就连芜菁种子也弄来。

  退水又不是说迅就退。

  冬天里能增加一点供应总比没有强。

  “我为你们也算操碎了心。”

  杨都督感慨道。

  “都督其实可以歇一歇,听说都督至今尚无子嗣,也该回去多陪伴夫人了。”

  一个老乡贤很真诚地说道。

  他们真得很真诚,这个混蛋跑来一趟就逼着他们捐二十万石稻谷,而且平价出售一百多万石,这个祸害走到哪里哪里倒霉,他们真得很期盼他能停下祸乱天下的脚步。不过杨都督没有子嗣倒是真的,一群老婆至今没有动静,虽然杨都督很有自信,但关于他不能人道的传闻,在士绅之间还是颇为流传。

  “时不我待啊!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杨都督很有气魄地说道。

  然后乡贤们就带着鄙视的目光离开了,紧接着他也走出去,带着手下继续送罐头……

  江阴产的。

  他那些送粮的船上,就有不少人会做这个,而且这些海船都备有渔网在需要时候捕鱼当食物,所以到达江阴后直接按照他的命令把网送给当地渔民,留下会做罐头的指导当地民兵制作这个。陶罐从南京采购,燃料直接买煤炭,第一批罐头就像他所说的直接抓保护动物,做出后立刻送过来向他献功。

  至于之前那些,在苏州时候就已经分完了。

  三天后,盛泽。

  这座江南名镇同样被洪水包围。

  “这是干什么的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