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四章 天启与崇祯_大明之五好青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恨,以此来作为西李恶贯满盈的证据。

  但几年后天启就把他杀了。

  不过天启也没改这份圣旨。

  但他却替他死鬼爹给始终没有得到妃子封号的西李封了康妃。

  如果不是那份圣旨有问题,那就只能说天启脑子有问题了,但事实上他脑子没任何问题,“虽不好静坐读书,然能留心大体,每一字一言迥出臣子意表”,甚至大臣要将宁远的红夷大炮撤到山海关,他都明确批示大炮一撤人心动摇……

  这是《酌中志》说的。

  而这本书作者,就是天启年间司礼监专门负责文案的太监刘若愚。

  虽然刘若愚是聪明人。

  他知道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而这本书本质上是他因为被以魏忠贤党羽的罪名下狱,他写了给自己洗脱罪名的,核心目的是迎合崇祯,确保崇祯杀魏忠贤的正确性,其主要目的是踩魏忠贤。但在天启的个人问题上,他没必要撒谎,撒谎只能让崇祯砍了他,说到底崇祯也不可能允许他造自己哥哥的谣。所以这本书的天启才是真正的天启,不爱学习,草书不会写,也不屑于学,但并不是完全不管朝政,甚至还会亲自批阅奏折。

  而且对宁远之战非常重视,日夜焦思,未遑自安。

  至于不识字这种鬼话,也就只有那些给咱大清写历史的文人们能编出来。

  九千岁示意他别出声。

  这时候里面一个比他年纪略小些的太监看到他们,立刻轻手轻脚地走了过来。

  “大哥!”

  他低声说道。

  “叫二叔!”

  魏忠贤对杨信说道。

  “二叔!”

  杨信低声说道。

  “你就是老黄那个內侄,倒也有出息了,你的事大哥跟我说了,用不着太担心,万岁爷都准了的,那些文臣还能反了天不成。今天叫你来,是皇长孙在万岁爷处看了你的那个什么仪,也想要一个,不过万岁爷没说赏赐,皇长孙也没敢直接提,故此想让你再做一个新的。另外皇长孙还有些事想问你,好好伺候着,若皇长孙开心了,到万岁爷那里给你求个情比什么都好使。”

  那太监说道。

  “多谢二叔!”

  杨信赶紧拱手说道。

  “先等着,我去跟皇长孙说说。”

  那太监说道。

  说完他就进去了。

  “这是大爷把兄弟魏朝,也是王安手下亲信,当初大爷伺候王才人,也是靠着他的提携。”

  九千岁说道。

  杨信点了点头。

  也就是说这时候他和魏朝之间关系还没破裂,不过按照时间算九千岁肯定已经和客氏勾搭了,这个女人正笑吟吟看着这边,搞的就跟一对狗男女一样。不得不说九千岁五十之年还能有这样本事,这也算令人惊叹,杨信倒很好奇,他究竟是绳系还是割蛋蛋,要说全割是肯定不可能,全割了那还有个屁用。

  靠金手指?

  不过九千岁肯定不可能亮出来给他展示一下了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