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六五章 衮衮诸公不如屎_大明之五好青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余,分宜是重要冶铁地。

  而且还有巨型生铁炉。

  一座高达六米,一次就能装几吨铁矿石,木炭或者焦炭冶炼,四个小时就能出一炉生铁。

  江西那也是钢铁基地。

  说到底士绅也不傻,只要能迅带来利润的,他们一样会去追求,比如杨信在京城的玉米育种,宋应星就经常跑去偷窥,甚至还在家乡也在种玉米,并且也在学习育种,还有地瓜,他也在江西山地种植,就连做罐头他都学,而且还偷偷带出去好几支水银温度计。

  当然,因为时间问题,这些还只是在南昌一带出现。

  黄端伯在建昌是感受不到科学带来的变化,在他看来这一堆乱七八糟,明显就是皇帝陛下不务正业的证据,一个帝国皇帝,不看奏折,不上朝,连阁臣都很少召见,却天天带着一帮工匠佞臣,在这里搞这些乱七八糟,这不是不务正业是什么?身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文臣,信奉文死谏原则的,他当然要劝谏,就算劝谏不成功也要劝谏。

  “河间侯,那你说这是什么?”

  黄端伯说道。

  “难道陛下身为天子,却在这里打铁?”

  卫景瑗跟着质问。

  不过这时候天启早就全神贯注,根本对他们的话充耳不闻。

  这可是蒸汽机的关键,这个汽缸能不能做出来,代表着试验型的蒸汽机能不能实现,不过这只是一个类似验证性质的东西,只有这台蒸汽机做出来,而且能够动起来,那么才会开始下一步,也就是全力攻关水力镗床,并且不断以这种实验性的进行改进。

  等水力镗床成功就是真正实用化的蒸汽机了。

  “第一这不是铁,这是锡,第二,谁规定天子不能打铁?第三,陛下目前也不是在打铁,而是在为大明创造全新的未来。”

  杨信说道。

  “就是这个铁筒?啊,锡筒。”

  路振飞无语道。

  “路举子家乡曲周,该知道洺河,漳河,甚至滏阳河上都在修水泥桥吧?”

  杨信说道。

  九千岁正在搞类似国道的工程,从京城向南贯穿到湖广的这条官道无疑可以说至关重要,堪比京城往山海关的,而这条官道上最重要的阻碍,就是一条条夏季泛滥冬季近乎干涸的河流。这些河流以过去的手段建桥很困难,因为河道,准确说是河床太宽,几百米宽的河床,除非以修卢沟桥的投入,实际上甚至得过卢沟桥。

  毕竟卢沟桥也就才两百米。

  但这些河床没有一个低于这个长度的,甚至它的几倍长。

  但有钢筋水泥就简单了,虽然这个钢筋只是锻铁筋,但制作桥墩的成本已经可以说直线下降了。

  再加上杨信的木桁架就更廉价了。

  一里宽的长桥,也无非就是十几个锻铁筋的水泥桥墩,冬季施工挖出引河挖出基础,天气转暖抢在山洪爆前迅浇筑桥墩,只要这些桥墩能够扛住汛期洪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