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六六章 日常互吹_大明之五好青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把衮衮诸公和鸟粪放在一起对比,还是让他们很难以接受的。

  当然,对比结果就更令人难以接受了。

  话说衮衮诸公们还真就没有一个能让水稻亩产增加三成的,这肯定不能用奇技淫巧之类搪塞,因为劝课农桑是每一个官员的起码职责,而且他们通常嘴上也都是在高喊着让农民丰衣足食。

  虽然只是嘴上。

  但从这一点上说,大明的衮衮诸公们还真就不如鸟粪。

  “诸位,让大明步入一个煌煌盛世,不是靠嘴上喊,也不是靠衮衮诸公们在朝堂里放嘴炮。

  得实实在在去做。

  陛下就在做。

  在陛下的亲自领导下,我们在科学院研究机械,可以不用牛就能耕地,不用人力就能抽水,甚至以后连割麦子都不用镰刀,各种各样的机器,从播种到收获再到变成我们吃的米面,统统都用机械来完成。

  人会累,机械永远不会,人的力量有限,机械的力量无限,未来一个人就能种几千亩地,一家五口就能产上万石粮食。

  土地不够?

  塞外到处都是荒地!

  没有水?

  我们能用机械把水从长江抽到京城。

  肥力不够?

  大海上到处都是鸟粪岛,我在东海上那座是最小的,琼州府向南五百里外大海上还有一座更大的,开采出来都够整个江南使用,再向更远方大洋上,还有无数这样的海岛。

  丰衣足食,很简单的。”

  杨信恍如八十年代儿童科普作家般吹嘘着。

  反正就是吹呗,在这一点上,这些饱读圣贤书的士子们,真得就跟学前班小朋友一样容易哄。

  “可陛下终究得治国,这些事情可以由别人去做。”

  黄端伯语气明显有些软弱地说道。

  “没有人能替代陛下,只有陛下的天纵奇才,才能实现这些。

  治国有内阁的诸位阁老,朝中有六部尚书,地方上有各级官员,大明有科举制度,我们的朝廷就像一台机器,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运转着,所有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就像一个零件,坏了就能换新的。”

  但陛下无可代替。

  陛下的天纵奇才无可代替。”

  杨信说道。

  “河间侯过誉了,朕也是在学习摸索前行,若无河间侯提点,朕也是两眼一抹黑。”

  天启终于回过头说道。

  “臣只是偶然在海边捡到几个贝克,但想让这些贝壳焕光彩,除了陛下外没有别人能做到。”

  河间侯谦虚地说。

  他俩都这么肉麻地互相吹捧了,黄端伯几个人哪还能撑下去。

  他们只能告退了。

  “兄是觉得这些人值得重用?”

  他们走后,天启好奇地问杨信。

  杨信很少往这里带人,更别说是这种士子了,而且今天天启本来计划好了让杨信在承天门外廷杖一批的,却没想到杨信这么简单就了结此事,虽然主要是因为举子们太识时务。但这几个人是正好可以廷杖的,杨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