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一零章 快叫人,地主的狗腿子来了_大明之五好青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全家人的命可就是杨都督给的。

  在别的将军手下还想预支军饷?本来该给的都没有足的,甚至拖欠几个月大半年都是很平常。

  这些士兵对杨都督的尊敬那是绝对真心的。

  “可惜小的们那里太穷了,风沙,干旱,冬天还大雪,一刮风就能被黄土活埋了,要是都像这里一样该多好,看看,多好的稻子,小的那里别说是种稻,就是种粟的好地都没多少,也就是麦子,糜子,一年到头吃豆子。”

  刘国能说道。

  这话立刻引起共鸣,一群士兵全都艳羡地看着周围这一望无际的稻田。

  这时候陕北农作物第一是麦子,第二是糜子,也就是黄米,谷子也就是粟都不算多的,粟也是需要大量水的,但真要说黄土高原上最普遍的,可以说第一大农作物其实是各种乱七八糟的豆子。豌豆,红豆,黄豆,绿豆等等,十几种豆子构成陕北人的主食,原因很简单,这些东西根本不在乎天旱。

  当然,产量就不提也罢了。

  所以,地瓜才对他们那里有着特殊意义。

  这东西在不怕旱的同时,还能让产量远远高于这些。

  但是,在水稻面前都是渣渣,就连地瓜也不行,地瓜真正晒干后的并不比水稻多,这东西百分之六十水分,而且这时候的地瓜又不是现代那些品种,产量其实也不高,更别说还有两者营养价值和口味上的差异,但凡还有别的可吃,谁还真正喜欢吃地瓜啊。

  “但你们在家乡吃不上饭,真正原因就是地方穷吗?”

  杨信说道。

  那些士兵立刻沉默了。

  “也不光是地方穷,要说陕北那地方的确差,可胜在地广人稀,不似江南人多的都吓人,咱们从徐州走到这里,差不多穿过整个南直隶,可在我们那里也就是从延安府北边走到南边。可就一座扬州城的人口,以小的看都未必比整个延安府的人口少,地广人稀,而且到处都是草可以放羊,甚至还有马场,就是种地那些沿河的地方也不错。

  这里小的问过,一户也就十几亩的。

  小的那里,一户都得几十亩,虽说产量低,但地多一些其实一年产的粮食也不比这边少太多。

  广种薄收而已。

  可一年到头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收的那点粮食给地主得一半,再拿出最少两成交各种税,扣去种子和养牲畜的,剩下做口粮的未必有两成。

  自然也就吃不饱饭了。

  甚至遇上天灾别说两成,就连交税的都剩不下,最后只能去借利滚利的阎王债来交税,那东西一借这辈子就别想翻身了,最后也就跟那些驴子一样,一辈子驮着货到死,一辈子吃不饱穿不暖,别说自己一辈子,就是儿孙一样一样,世世代代都跟牲口一样活着。”

  张献忠说道。

  他其实也读过几天书。

  他爹虽说是个小商贩,但多多少少也还有点家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