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四五章 南京公社_大明之五好青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也可以带走,实际上杨都督不支持喝酒,或者说不支持喝米酒。要知道江南米酒消耗粮食的数量惊人,甚至每年都数百万石,不过也有说这数百万石只是淮扬一带,总之每年浪费在酿酒上的粮食远远过漕运的。

  这是肯定不行。

  他准备把这些酒都喝完,然后开始收重税。

  当然,这些老百姓不知道这个。

  他们狂欢一样领着布领着粮食拎着肉喝着酒,仿佛一步就直接跨入了盛世。

  至于徐家……

  他们还能怎样?

  难道还敢反抗?

  别逗了,他们的老祖宗的确是英雄,横扫天下所向无敌,但他们就是一群废物,除了躲在自己的府邸里战战兢兢地哭嚎再也没别的本事。

  实际上不只是他们,其他那些勋贵家没有一个反抗的,他们就像一群肉案上的猪一样,任由杨信拎着刀宰割,或者说就像二十年后任由异族宰割一样。没有人反抗,甚至连骂都不敢高声骂,没有面对屠刀时候他们的确是不可一世的世袭贵族,高高在上仿佛掌控众生的神灵,但被杨信一脚从神位上踹下来之后,原形毕露的他们其实就是一群外面刷满金漆的泥胎而已。

  贵族?

  他们还不如那些士绅呢!

  至少士绅还敢真刀真枪地跟杨信干。

  “內库烧成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我就喜欢这调调!”

  杨都督满意地说道。

  不过这诗应该已经失传了,现在还没掘出来,只有五代文人笔记中提了现在这句,但整诗失传千年,直到后来在敦煌古卷中现,据说是因为作者写的太真实,遭到官员们一致谴责故此自己都没敢留在诗集中。

  不得不说这句诗的威力真狠。

  “瀛国公倒是博学,连这句诗都知道。”

  旁边一个声音响起。

  “诚意伯,你是来给魏国公吊丧的吗?”

  杨信说道。

  他旁边是刘孔昭。

  刘伯温的这个后代虽然在弘光朝被一致评价为奸臣,但他主要是上书崇祯要后者搜刮民财激怒士绅,再加上和马士英勾搭,但就其本身而言对得起老朱家,他是南京勋贵团唯一逃走并坚持抗清的。

  直到落水淹死。

  “下官是来向瀛国公请令的,下官身为守将,此时责无旁贷,然手无缚鸡之力不能杀敌,故此愿与怀远侯公子一同出城为都督求救。”

  刘孔昭说道。

  他其实是吓得想赶紧跑路。

  这的确太吓人了,杨信摆明了已经准备造反,这要是哪天反旗一树说不定要拿自己祭旗的,南京可就剩下他和常家了,他今年才二十,还有大好时光,可不能留在这么危险的地方等死。不仅仅是他,还有常胤绪的儿子常延龄,他们的借口就是出城求救兵,毕竟他俩年轻,真要是有杨信对着他们举起屠刀的一天,常刘两家还能留下条根。

  他们已经坚信杨信是要造反了。

  不造反不可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