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八八章 做了断的时候到了_大明之五好青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快十岁的杨如是同样花枝招展般走过,丝毫不知道原本历史上自己的好朋友,正在成为汪阿姨嘲笑的对象。

  不过这的确属于附带效果。

  目前整个大明官绅集团,都在根据战争中的表现,对那些官员士绅们的节操重新进行评价,始终在丛山关抵抗靖难军,直到投降前没有让靖难军进入徽州大门的金声这些,无疑随之声名鹊起。相反那些平日名气很大实际却没什么用处的,如熊明遇,商周祚这些,则名气锐减,包括被枪毙了的水太凉,虽然他被枪毙了,但他的确很无能。

  而且还临阵脱逃。

  尽管商周祚说他们是为了能够迅调动东线兵力迎战。

  但是……

  谁不知道谁呀!

  明明就是一看情况不好脚底抹油。

  而且钱谦益还是最初扶植大同军的人,虽然士绅们很喜欢这个,但正是大同军的出现,给了杨信动这场战争的借口,这也是事实,尤其是大同军花了士绅们那么多银子。士绅们耗尽心血最后居然变成了士绅的掘墓人,这种结果难免让人无法接受,但士绅们肯定不会认为自己错了,只能是钱谦益这些在南京主持大局的人错了。

  肯定是他们没本事,不能好好教育士兵,才让士兵纷纷倒戈。

  肯定是的。

  他的死远远不够赎罪。

  目前在江浙士绅的评价中,他已经成了蠢货的代名词。

  但这还算好的,还有就是那些迅变成带路党的,比如说谢三宾这样的,基本上算是身败名裂了,总之这场战争算是对江浙士绅进行了一场彻底地检验。

  而南孔也步了北孔后尘,在士绅间声名狼藉。

  尤其是靖难军进入衢州,把之前那些原本被关在大成殿的士绅都放出来后,他们简直就是对孔贞运血泪控诉,把孔博士逼得再次闭门不出,话说这些年被骂的闭门不出,完全龟缩府中的衍圣公,终于可以叹一声吾道不孤了。

  “对了,杨益问要他们出多少助饷?”

  汪秘书说道。

  “宁波和绍兴各一百五十万,给他们半个月时间,半个月后若没凑够银子,就按照田产数量从多往少数,先抓最多的然后抄一半家产补,能补够就不抄下一家,总之什么时候补够数量什么时候停止抄家。”

  杨信说道。

  这个模式应该就可以了。

  不论工商业利润多少,目前来讲衡量士绅的财力,土地还是最重要的指标。

  就给一个地方定出总的标准,然后让士绅自己凑,逾期凑不出来的,就按照田产数量从最多的开始抄家补缺口。

  最多的不够抄第二多的,这样一直往下抄。

  这就不用担心会祸及地方了,反正地少的根本不用担心,只有那些土地最多的大家族才真正害怕。以后所有那些主动投降的地区,都按照这个模式,反正各地士绅的财力,在杨家那些商号和钱庄那里,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