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一二章 信王倒是越发贤德_大明之五好青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杨贼都如此悖逆,怎么万岁爷还忘不了他?”

  薛贞崩溃一样说道。

  真要是这样以后还玩个屁啊!

  他们其实要说起来,对于盐法改革也不是没有办法,毕竟九千岁还是得用阉党管,无论文官武官还是太监去管理这些产盐区,最后都是要收好处的……

  那就没什么了。

  最多分这些人一份子而已。

  只要把管理产盐区的这些人都拉下水,最后还是会继续走私,再让皇帝那里盐税增加些,这就基本上可以糊弄过去了。说到底皇帝也罢九千岁也罢,根本不可能知道一年大明到底要卖多少引盐,官方每年额定才不过两百多万引而已。但实际上民间的需求量恐怕十倍都不只,但真实数量因为过去的走私泛滥,其实根本没有具体数字可查。

  所以只要让皇帝那里盐税增加个两三成就行了。

  私盐继续卖。

  有足够的私盐空间。

  但是……

  让杨信的人负责查私盐那还怎么玩?

  河东盐池是城墙圈起来的,一共周长一百多里的禁垣,把整个解州盐池圈起来,只要真心想禁绝私盐,一千骑兵在城墙巡逻就行,但凡不走那些城门的都是私盐。

  走城门的就交税。

  查严密了可以说不会有一引私盐走私出去。

  收买杨家那些人?

  谁都知道杨信手下是狂信徒,只要杨信严令一般不会受贿,而且这些人的家肯定在杨信那里,人家日子过的好好的,也没必要为了点小钱,毁了自己的好日子。更何况九千岁还有人监督他们,文官们同样盯着,这样的人很难收买,所以接下来的盐法一改革,那么再想从河东流出私盐来可就难了。

  最多加价给吃盐的。

  可杨信的盐法是任何人都可以过去贩盐啊!

  过去是盐引。

  以后根本不需要用盐引。

  谁想贩盐就去盐场,只要老老实实交税就可以卖,结果就是大量小商人涌入,他们会拉低盐价,最终这些大官商加价也没法加。

  他们就是寄生在旧制度上的,旧制度没有了,当然好日子也就结束。

  不是说他们不能赚钱了。

  而是他们像过去那样,利用这个制度赚金山银山的日子没了,他们必须得面对市场的竞争,去在市场上凭本事生存,而不是像过去一样,依靠着政治上的特权,可以说躺着收钱,这样的好日子没有了,但是……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霍维华痛心疾地慨然长叹。

  这时候绝大多数人都走了,就剩下了他,薛贞,冯铨三个。

  这里是冯家。

  “如今事情明摆着,就是陛下没法再从江浙弄到银子。

  而闽粤他又鞭长莫及。

  而且闽粤包括江西湖广,这些年自己办团练,也不是软柿子了,紧挨着杨逆,又怕逼得狠倒向杨逆,不敢再像过去一样。去年湖广借着对付杨逆,已经停止给三王括田,陛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