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二一章 大王,陛下是被人下毒所害_大明之五好青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笔太监,然后才轮到几个外差。

  南京,凤阳,天寿山,承天四守备太监,孝陵宫监,正阳等门提督太监,太和山镇守太监。

  南京守备太监就称千岁了。

  而且是万历年间。

  那么以九千岁此时的权势,恭维他一声九千岁真不是什么大事。

  但他对天启的忠心毋庸置疑。

  在天启和杨信之间,他只会选择天启,孙承宗说的没错,他必须得为天启守住这最后一道门,所以最终他选择听孙承宗的,紧接着司礼监拟的圣旨就出,并且派出专门使者乘通讯舰送往南京……

  “不准?”

  镇南王愕然说道。

  话说此刻的他也是演技派啊!

  “大王,九千岁的意思是陛下御体已渐好转,大王镇守南京,一旦离开恐生意外,故此就不必进京了,这里还有九千岁的私信。”

  新任南京守备太监李实说道。

  他就是使者。

  同样也是新的南京守备太监。

  南京守备太监还是得有,正好李实和镇南王也算老熟人,他自从丢了苏州后,一直也没个具体职位,这个目前来讲纯属摆设的守备太监正好交给他。至于刘时敏,依然在昭义市做他的市监,这个特殊的行政区并没有撤销,只不过归镇南王统辖而已,实际上就是相当于个知府,顺便在镇江监督漕运。

  漕运是不能停的,虽然江浙的漕粮统一由杨信负责,但上游各地的漕粮还是得走运河。

  刘时敏就干这个。

  再就是一些上游解京的物资运输也归他管。

  剩下凤阳守备太监,孝陵宫监这些也保留,只不过织造撤销了,原本需要向皇宫进贡的物资,统统也由镇南王负责……

  江浙并不只交赋税。

  实际上明朝各布政使司,府之类都有额外的贡品,部分实物,部分已经折银,但数量并不多,以应天府为例一年需要进贡两万斤麻,四百斤鱼胶线,十二万根翎毛。

  不过也有多的,比如苏州府原本要解京料银一万多两,并不是说只有赋税。

  现在统统归杨信。

  最终结果就是杨信需要每年大概向九千岁上交五百万石米,再加上包括盐税,两处关税,各种其他商税及土贡在内,折银大概三百万两,其中最大头是盐税及原本的罚没银,总共约一百五十万两。盐税不多,但每年罚没银很多,九千岁索性跟杨信定了一个笼统的数字,反正他是不能在这方面吃亏的。

  实际上九千岁是占了些便宜的。

  因为过去这些正课也就是田赋之类,根本就没有真正收足过,统统都有大量拖欠,而且会一直拖欠下去,万历的解决方式就是最后抹账拉倒,而九千岁就是按照账面上找杨信要钱粮,最终仅这些,九千岁每年就能增加上百万。

  当然,所有全算上,九千岁最终还是吃亏。

  因为原本江浙这些大小太监,每年在江浙给他以各种方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