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三章 流年不利(1)_大明政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操心太多,下面的吏员和衙役,个个都是精干之士,有些事情,只要安排好了,人家自然能够做到最好。

  到了农忙季节的时候,中兴学社的孙承宗、鹿善继、刘宗周和黄道周等人,都是到了田间地头,感受农忙的同时,也做一些调查研究,他们对江宁县连续两年免去田赋的事情,还是很有兴趣的,到了村镇,看见农户几乎都是在田地里忙碌,走进农户家里,米缸里面有足够的粮食,吃喝是不用愁的,走遍了江宁县的村镇,没有看见一户的断粮户,这是了不起的奇迹了。

  当然,县内商贾的兴旺,他们早就发现,也曾经为作坊人数的多少,产生过一些争论,有人认为,作坊的人不能够太多了,这样会影响到种田,可江宁县出现的实际情况,令这些人,说不出话来了,让百姓丰衣足食,这是谁都无法反驳的,商贾赚到了大量的银子,上缴给县衙的银子,也多起来了,这样就能够减轻农户的负担了。

  这是一种良性发展的轨道,最为关注的还是刘宗周和黄道周,他们将这里出现的情况,与自身研究的一些理论结合,隐隐的感觉到,苏天成说的有些话语,虽然听起来不是很舒服,比如说银子的作用不能够小觑,不能够总是用精神来鼓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等,可这些道理,贯彻到实际中间去,能够产生巨大的作用。

  慢慢的,他们开始反思,想想过去所坚持的东西,确实需要做出来一些改变了,事实胜于雄辩。

  大量的士大夫、士绅富户,来到了江宁县,有些人是慕名而来,坚持要加入中兴学社,有些人是想着来看看,江宁县究竟是什么情况,在与这些人的闲聊中,孙承宗等人,不断的灌输中兴学社的思想,而且还带着众人,到江宁县各地去看去问。

  想想孙承宗、鹿善继、刘宗周、黄道周等人,是什么样的影响,从他们嘴里说出来的话语,大家还是相信的,加之看见的兴旺发达的景象,绝大部分人都是心悦诚服。

  不少的商贾,也来到了江宁县,在这里,他们发现了商机,不少的人商议,适当的时候,迁到江宁县来做生意。

  这恐怕是苏天成没有想到的,他本来也想着,依靠中兴学社,慢慢改变士大夫、士绅富户的看法,接着影响到朝廷官员,最终将诸多的谋求发展的思想,传播到大明朝各地,他以为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看看十年之后,能不能让办实事的思想,占据大明朝的主流,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根本不要这么长的时间。

  用事实说话,还真的是有道理的。

  远在山海关的黄在胜,终于来了第一封信了。

  信是二月初写的,足足一个月时间,才到了江宁县,前来送信的人,是北边的商贾,什么都不知龗道,将信函交给了苏天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