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82章 又遇辣妹_一揽众美在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这样一来,就没有必要再把徐庶留在那里了,于是袁世凯新将徐庶与幽州的大部分士兵都抽调到了长安,同时冀州与并州相连,只需要一员大将就可以镇守,于是袁新将徐晃留了下来。至于西凉,马腾的几个儿子马铁、马休等人现在已经成长起来,以马家的名望在西凉一时之间还没有什么人敢起二心,青州的诸葛亮与吕蒙是不能动的,这里是前线要冲,与曹操相连,一定要精兵强将方能应付。而新征服的西域等地也要重兵把守,那里的辽东军主力是一定不能动的,否则恐怕马超、法正、与姜囧、庞德等人一定会应付不来,如此一番布置之后,袁新加强了司隶长安的守备,从正同加强了对曹操的防卫。

  为了能让士兵更好的效命,袁新还完善了军功奖惩制度,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为此,袁新特意提高了士兵的待遇,一个士兵服役所得的俸禄足可以养活一个五口之家,凡战死及伤残者政府都家庭以巨额的抚恤,如此一来,就彻底免除了士兵的后顾之忧,所其能安心服役,而百姓也以参军为荣,女子以嫁给士兵为耀,这就将军人的地位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除了整顿军事之外,启迪民智是此次改革各一个重要任务。东汉末年,大多数民众是没有学习知识的条件的,高级知识的学习更是这士族所把持,所以袁新面临最大的任务就是如此把教育面向大众,在这方面,袁新在辽东及夺得长安初期有过尝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辽东及长安的各级各类学堂已经培养出了一批实用型的人才,这些人的加入也是辽东兴盛的重要保证,可惜的是,这种现象只是一个局部的现象,随着近几年来辽东军忙于征战,这些学堂就没有发展下去,只不过是在原地踏步而已,所以现阶段袁新要将这种各级各类的学堂模式推广在所辖的所有地区,使所有的百姓都能享受到种教育。

  至于师资,袁新已经想好了,为了达到能够吸引百姓入学,初步设定要聘请一些德高望重之人来充任名誉上的教师,当然,不是想把他们的一些封建思想传播下地去,而是利用这些人的名望来吸引学生入学,接受更加科学的教育。这些年来辽东也培养出了几批学生,这些人完全可以充实师资,这个还是不成问题的,最难的是改变人们的思想。

  撼山易,撼到一种累积形成千百年的观念难。现在的问题是,大多数的百姓根本就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要种好那几块地,能够吃饱饭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为此,贾诩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袁新也非常的认同,那就是给上学的家庭以物质上的鼓励,虽说辽东军治下的百姓生活相较于其它地区要好一些,但也不过是能吃饱饭而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