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东厂观察笔记 第174节_东厂观察笔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完再次朝那道御书看去。那一瞬之间,她忽然看清了,那个藏匿在文字背后的素衣人究竟是谁,不是尚且年幼的易琅,而是那个一直不肯对着世人开口的邓瑛。

  文人堪留绝命词,将一生思想和命运统述在一起,供后人悼念。

  而他则写《百罪录》,亲手斩断他身为奴婢的这一生,从此不需凭吊,不受香火。邓瑛这个温和了一辈子的人,事实上比任何一个人都要狠,都要‘清冷’。

  “君子死节,也是铸刀跪呈,让世人杀他。”

  杨婉终于将这一句话说出了口,随即含泪弯下腰,朝着面前的人群深作一揖,“我替我夫拜谢诸位。”

  说完直起身,背对人群而去。

  至此之后,宋云轻再也没有看杨婉哭过。

  靖和初年的秋天,比往年要冷一些,雨水多,清波馆内四处发潮,但却滋养了芭蕉树,越发冷翠,即便入秋,也依旧精神。

  杨婉将自己锁在清波馆内,沉默地誊译那册笔记。与此同时,她开始以清波馆和宽勤堂的名义,从京城和附近的几个县采购印墨纸张。掌柜对杨姁和宋云轻说,“我们清波馆从前一直在做考市的生意,积存的印墨不少,原本想着宽勤堂的话本有市,准备多多刊刻,但东家都叫停了,如今拿出那些钱去购纸张,又不在我们平时采买的时候,价钱贵不说,逢着雨多货也不见得好,哎……”

  他说着叹了一声,“我们都知道,厂臣判了凌迟,东家心里难受。所以也不敢说,只能跟姑娘们说说,别的就算了,好歹劝东家保重身子。”

  宋云轻对杨姁道:“这最后一句话到真,我见她这几日忙乱,连药都接不上了。”

  杨姁拍了拍宋云轻的手,“生意上的事,你们照着她的意思做吧,至于她的身子,我来照顾。”

  宋云轻和掌柜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杨姁绑起袖子,走进厨房照看杨婉的药,趁着看火的间隙,下了一碗阳春面,和汤药一起,用托盘端着走进杨婉的居室。

  居室内点着灯,杨婉披着衣坐在灯下,正停笔揉眉心。

  杨姁放下托盘,看了一眼摊放在杨婉手边的坚果和果干,轻声道:“光吃这些够吗?”

  杨婉听到杨姁声,这才松开手,起身唤了一声:“姐姐。”

  杨姁将面碗移到她面前,搀她坐下,“吃药前先吃点东西,垫一垫。”

  杨婉看着热腾腾的面汤,眼睛忽然有些发热。

  她忙拿起筷子,低头吃了一大口面,抿唇道:“自从姐姐教我煮面之后,我在宫里图方便,老煮面给邓瑛和陛下吃。陛下还好点,邓瑛是肯定吃腻了,可我现在,什么都不想给他吃,就想把他摁在桌子边,让他再吃一碗我煮的面。”

  杨姁温和地笑了笑,“他和易琅都吃不腻的。”

  杨姁说着拍了拍杨婉的肩膀,“吃吧。吃了把药喝了,好接着写,姐姐帮你把墨研好。”

  说完,起身走到杨婉身侧,退下手上的镯子,用银调舀水,为杨婉研墨。

  杨婉低头吃面,忽听杨姁问道:“来得及吗?”

  杨婉一怔。

  “什么?”

  杨姁看向她的笔记道:“你写的东西来得及吗?”

  “姐姐知道我在写什么吗?”

  杨姁摇了摇头,“不知道,但自从在宫里见到你的时候开始,你就一直在写这本笔记。四年之间从不间断。”

  杨婉握着筷子点了点头,“是。”

  杨姁放下墨石,“为厂臣写的吗?”

  “对。”

  杨婉垂下眼睑,“这曾经是我一生的意义,如今也是。我记录从贞宁十二年,到靖和初年,所有与他相关的事,零零碎碎,有二十万字。现在我将它缩整为一册。我想……把它刻印出来。”

  杨姁沉默了一阵,问道:“为他平反?”

  “不是。”

  杨婉摇了摇头,“只有朝廷才能为平反。我不过是一个“不服”的逆民而已。不甘只做身后名,也妄想做身前名。”

  透窗的秋风吹动烛焰,将手边的那盏灯吹灭了,秋天一阵一阵地敲响门面儿,像有人在外孱弱而不甘的等待,一句一句地陈述,他想要回家。

  “你不害怕吗?”

  杨姁问杨婉,“这是逆文。”

  “怕。”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