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百二十九章.“帝王心术”与“臣子心机”._摄政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以快速定罪,无需太多审问,也不给他们辩白的机会,由此才能断绝了他们反咬一口的可能,否则,若是按常规程序处理,这件事只怕是越闹越大,甚至有可能演化成庙堂中的派系攻讦,若是那样,再处理起来,可就麻烦了。”

  德庆皇帝微微一愣后,然后沉吟的点了点头,似乎认可了赵俊臣的提议。

  而赵俊臣则接着说道:“此外,如今关于太子的流言蜚语无数,即使降罪于地方官员,百姓无知,不知根底究竟,太子的名声名气,怕是依旧有损。所以臣以为,这捉拿审问地方官员的事情,大可以由太子和都察院来负责,由此才能最大程度的减轻百姓对太子的疑虑,恢复太子的清名,还请陛下明鉴。”

  德庆皇帝犹豫了片刻后,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说道:“爱卿考虑的有道路,这确实是为太子挽回名声的好办法。就这么办吧!”

  见到德庆皇帝最终竟是同意了自己的意见,赵俊臣心中一喜,自己谋划多时的计策,到了今天这一刻,才终于完全实现了。

  …………

  在这个世上,好意恶意,好事坏事,往往总是最难分辨清楚。

  比如,当初赵俊臣暗中帮着太子夺得了南巡筹备的权责,并向德庆皇帝献上了“良策”,看似好意好事,但实际上,却让太子朱和堉陷入了如今的不利境地。

  又比如,赵俊臣在不久前,曾下令西厂限制流言、捉拿传播流言之人,看似在帮助太子朱和堉,但实际上,因为赵俊臣的这番命令,流言反而愈演愈烈,太子身上的民怨也愈发的多了。

  再比如现在,赵俊臣的这些主意,看似是在帮助太子挽回名声,并且思虑周详、谋划深远,但实际效果如何呢?

  地方官员不经审问而直接定罪,此事又由太子直接负责,如此一来,百官们会怎么看?百姓们又会怎么看?

  最终,只会让太子得罪大批的地方势力之余,更让人觉得太子这么做是在迫害地方官员,让地方官员为他顶罪!

  如果说,如今的流言纷扰,影响主要集中在民间的话,那么经此一事后,怕是那些不知事情究竟的官场中人、朝野清流,也会对太子心存疑虑,以为这是太子心虚的表现。

  而官场中人的种种怀疑,又会化作流言蜚语,并影响到民间态度,最终太子的名声,依然会大受损伤。

  可惜,德庆皇帝很难想到这些,所以还是被赵俊臣利用了。

  无他,无论是观念的角度,又或是思考的方向,因为地位立场的不同,德庆皇帝与世人有着极大的区别。

  德庆皇帝是人间帝王,有天授神权,天下俯首,虽深悉帝王心术,但习惯了掌控一切,又受限于阶级立场,从帝王的立场角度思考,下意识里总有些想当然,认为只要计划是好的,世人就应该按照自己的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