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95章 追溯道经,尽明前路,此时雪落,当_轮回模拟:我能逆天改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途。

  见识到了天高海阔,昔日遥不可及的所谓金丹真人,如今再抬眼看。

  也不过就是大一点的蝼蚁而已。

  因此,

  切记戒骄戒躁,还需继续努力。

  就这样。

  季秋在这稷下,度过了相对较长的一段岁月,足足有近一年之久。

  在这段时间里。

  他提出的‘太平’学说,以及对于超凡道路的主张与见解,引起了一批学士的狂热追捧,哪怕是在这偌大临淄,乃至于小部分齐地。

  都享有了不小的名气。

  与此同时,于稷下存身的百家诸子,他也大都熟络了起来。

  不谈孟轲墨翟等学说领袖,只言曾与他争鸣堂论道的荀况,以及来自法家,以神血后裔的身份,去追寻规则与尺度,名为韩非的青年,也都与他相交莫逆。

  稷下的学风依旧。

  夫子虽回齐地,却仍旧未曾停留,仍在游走各处,体悟天心民意;李耳紫气东来,却还是参悟道理,深居简出,难见其面。

  孟轲坐镇稷下,墨翟游走市井。

  百家的风貌,好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

  但是,作为齐王都的临淄,以往大力扶持稷下,让得其地位超然的王室

  却对于稷下的态度,有了些微妙的改变。

  齐地临淄,位于这齐国核心的九家上卿,不再和以往一般,对于稷下的学士不闻不问。

  他们仿佛又回到了稷下建立最初时,对于这些凡民之中走出的超凡者,抱以无穷恶意的时代。

  高大的神血车辇,常常驶过稷下的门庭,他们如同一点墨水,将这张本来素白纯净的纸张,渐渐搅的浑浊。

  而在此时。

  那少时著书立传,声名响彻一方的季秋,也在这一世,度过了十八岁。

  【道经(镇世):入门。】

  季秋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

  每每追本溯源,听得李耳讲道,入耳千百回,次次体悟其中一二,经过了足足数百次的追溯,这篇道经,才终于算是被他给参悟出了几分门道。

  不同于补天经被补天至尊砍去了本源。

  这李耳所著的道经,全篇上下洋洋洒洒五千余字,尽数都充斥着李耳对于道的感悟。

  但.却又不尽然。

  因为这篇道经,它,竟是活的。

  一年时间里,季秋曾因这卷道经,请教过李耳一次。

  当时那老人含笑,亲口告诉了他,道经虽未完善,但却已有道韵。

  它,是活的。

  每一个能够将其参悟,并且入门的人,都能在其中看到不一样的道理。

  季秋不清楚李耳看到了什么。

  但他,却在其中看到了一点微弱的薪火,最后奋飞不辍,继而燃尽了整片天地。

  这正是他曾经在第二世,也是求得了太平道意,奠定了大道基础的那一世时,所结成的一颗道果。

  也是他从道经之中,照见本我,领悟出来的道。

  名为‘太平’的大道。

  道经入门,季秋回首半生,才终于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