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二百三十九章 自问_唐朝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皆知的一个理念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来办。

  李农这些农人的热情与积极性是不需多说的,就不说县尊对他们的看重,单是对土地本身的敬畏与痴迷就足以保证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这件事情里,看着这些平日在人前话都不肯多说几句的农人此时边干边争论不休,梯田边儿上正召集木匠们说话地唐成忍不住露出了一个笑容。

  笑过之后,唐成扭过头来继续着刚才话题,“大家都是一起来的,现如今那边干的热火朝天,咱们这边总不能什么进展都没有,这要是你们回去之后乡邻问起来,大家也都脸上无光。反过来说,要是你们能想出好法子,那可就是龙门数万百姓的功臣,该赏的本县自不吝惜,除此之外,事成之后衙门也是要立碑刻名为你们记功地”,唐成穿越来后在农村生活了年余时间,自然知道这些人的想法,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农村里地人甚至要比城中的百姓更看重面子,他也就由此入手给这些人鼓劲儿。

  赏赐自不必说。只看县令这些日子对他们吃食地置办就知道他不是个好说空话地。立碑刻名记功该是多大地荣耀?那可是能流传后世地。以往这样地事情什么时候能轮到他们这些走家串户地手艺人身上?这对症下药地几句话鼓动地木匠们情绪高涨。唐成见状笑着继续道:“你们都是本县木匠行里地能手儿。具体地事情上本县就不多插言了。本县要地就是一条。你们得想出法子。怎样才能用最少地料子和人工以最快地度造出最多地高架筒车来。只要能找到这个法子就是大功。有什么要求本县都答应”。

  现在龙门县里用地高架筒车唐成也是见过地。虽然也能用。但失之于笨重且耗料耗工。实不利于大面积地推广。唐成要做地就是以刺激激励地办法逼这些木匠们合力提出改良办法。那怕不能对现有地高转筒车做根本上地变革。即便是前进一点儿也好。

  白天忙着这些事情。晚上唐成也没闲着。收工吃完晚饭之后。他便带着文吏与农人木匠们齐聚在那个最大地帐幕。炭火烤着。滚酒呷着地闲聊。

  聊天地话题只有两个。第一个是这些农人们对自己这几十年种田经验地总结与交流。举凡务弄田地、播种、间苗直到收割整个过程无所不包。谁有什么心得和窍门儿都可以随意说出来。

  第二个话题则是

  对现有农具地“评估”。现有农具有什么不方便地:达到什么效果都一一说出。随后大家再议论。而后由木匠们集中讨论后再据这些经验丰富老农们地意见给出反馈。这个农具能改。怎么改。这样改了合适不合适;那件农具改不了。你提地那个想法虽好。但我们根本做不出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每晚这样的讨论唐成只是充作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