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 陈群议定荆州盟_三国之最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治上的基调,换言之,是想从陈群这里试探出荀贞答应与他结盟的目的是什么?

  或者也就是说,刘表希望荀贞的这次答应与他结盟,不是像袁术和吕布那样为了私利的结盟,而应当是两边为了共讨逆贼、复兴汉室的结盟。

  试探过陈群之意,知道了荀贞是认可他的这个政治基调的,刘表自是大喜。

  便於当晚,刘表设宴,其手下现在襄阳的文武大吏,如蒯良、伊籍、潘浚、庞季等等,及刘表的长子刘琦、刘表的从子刘虎、刘磐等都出席了酒席。——蒯良、潘浚、庞季等是荆州本地士人,陈琳、、伊籍等是投从刘表在荆的兖州士人。却从出席人员的身份组成和他们在荆州的军政地位,足可以看出刘表对荀贞的重视和对此盟约的重视程度。

  一夜尽欢,却不必多言。

  只说当晚酒宴罢了,接下来两天,陈群和刘表府中的蒯良等吏细细商议盟约的内容。

  两个势力之间订立盟约,实际上也很简单。

  最重要的就是政治基调,基调定下,双方志同道合,那么底下来的内容就也好商定。

  几天的功夫,陈群与刘琦、蒯良、伊籍等就把盟约的细条一一议定。

  不外乎即是:荆州如果遭到外敌的侵略,荀贞要及时地给以帮忙;徐州如果遭到外敌的侵略,荆州也要给以帮助。以及,荀贞、刘表各自往朝中上的表,陈述政治主张的表也好,举荐任命官名的表也好,双方都要支持和承认;还有灾年的时候,双方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对方。

  等等之类。

  盟约商讨完毕,蒯良等把之奉给刘表观览,刘表无有异议。

  这份盟约,就此便算定下。

  盟约虽定,但是陈群没有立刻就回徐州去。

  荀贞给他的有交代,叫他拜访一下荆州本地的名士和南迁到此的北地名士。

  因是,接下来一段时间,陈群相继谒见了蒯氏在襄阳的有名士人,如蒯良、蒯越的侄子蒯祺,如蔡瑁的几个从父、从弟,如出自江夏黄氏,与黄祖同族的黄彦成,还有荆州另个大姓,即庞季之族,庞氏族中的几个名人如庞德公等;随后,陈群去了趟蔡家,替荀贞送了些礼物与之;继而,他从襄阳出来,南往时下迁荆北士所主要聚居的宜城先去。

  黄巾起事后,兵战不休,很多的北地士人南下避乱,因宜城临水,风光好,又离襄阳、南阳都不远,故此这些北士大多就都选择住到了宜城,——这也是为什么刘表之前到荆州上任的时候,最先来宜城的原因。

  宜城此县与襄阳相距不远,中间只隔了两县,不到百里路程。

  顺汉水而下,次日下午,在伊籍等的陪伴下,陈群即至宜城县城。

  刘表得荆后,专门给寓居宜城的北士单独建了一个里,现在宜城的北士,主要就是住在这个里中。这些北士里头,不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