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 班底_三国之最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的作战中也都表现得不错,没有畏惧退缩的,可与许仲相比还是有不同的。许仲一直追随在荀贞的左右,在交战时,他的位置是处在整个队伍的最前边,而其它的宾客都在后头,首先不用最先面对敌军,跟着往上冲就行了,其次可以抱团。抱团的时候,人的勇气肯定会比较大的。这就不同於许仲的位处最前、冲锋敌阵。

  这几天与黄巾军交战,荀贞在指挥领导的同时,也在暗中观察他门下的众多宾客。

  除了许仲之外,江禽、刘邓、陈褒的表现也让他较为满意。

  刘邓不用说了,真一个悍勇之徒,只从他敢在波才等人面前斩杀波连就可以看出,此人绝对是一个可堪造就之人。陈褒虽没打过先锋,但在作战时,他居中策应,胆大心细,和荀贞、许仲等人配合得很好。江禽殿后,不但没拖后腿,而且颇有眼色,能够随机应变,在看到敌人的弱点后,总会适时地高喊几句,一方面造成敌人的混乱,一方面趁机扩大己方的战果。

  可以说,之所以能够在数万黄巾的围困下,历经多次激战而终守城不失,其中固有荀贞之功,亦有许仲、江禽、陈褒、刘邓等人之功。

  回忆完门下宾客在这几天作战中的表现,荀贞心道:“公达说我有‘识人之明’。与其说我有识人之明,不如说我运气不错,投到我门下的这些宾客刚好都可堪一用。”

  事实上,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地方,不能单纯说是“运气不错”。

  归根结底,还是荀贞一向的努力使然。他自主动求任为繁阳亭长以来,一直积极结交乡里轻侠,如许仲、江禽都是本乡的翘楚,在出任北部督邮后,他又再三交代许仲、江禽延揽各县勇士,可以说,郡南数县的乡间勇士如今泰半都在他的门下了,像刘邓就是后来投奔他的。

  许仲、江禽乃是本乡万余百姓中的翘楚,俗话说,胜十人者为杰,胜百人者为豪,胜千人者为雄,胜万人者为英,他俩勉强可算一个“人英”了。

  刘邓更了不得,是从数县勇士中脱颖而出的,勇武自然远胜常人。

  便是陈褒,也是唯一一个从繁阳亭舍里冒尖出来的。繁阳亭舍里的人多了,如杜买、黄忠、程偃、繁家兄弟等,相比陈褒,他们就逊色许多,不值一提。繁阳亭里出来的还有一个程偃,程偃这个人,荀贞看重的是他的忠诚,至於武力、智略什么的,程偃也只是常人之姿。

  所以说,他们这几个人能有些异於常人之处,不足为奇。

  不过,他们现在的这点“异於常人之处”,也只是和普通人比较而言,和日后的那些“盖世名将”相比,还是远远不如的,将来如果有机会遇上,孰高孰低,还得看他们能自家的造化,还得看他们以后是否能有进步。

  所有的名将都不是天生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