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郡吏士民齐声请 颍川太守挂印归_三国之最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怕是不妥吧?”

  乐进问道:“有何不妥?”

  “方伯此前曾传檄於我,叫我多储粮、械,以备州兵将来所用。现今方伯未至,如把粮械转与荀将军,……方伯如怒,该当如何是好?”

  沈容抬起头,高声说道:“方伯远在陈国,而董卓军就在郡外,此是远水难解近渴!明府惧方伯之怒,难道就不惧郡人因忧骇而生大乱么?”

  铁官不算是郡府的下属,沈容不怕得罪颍川太守,但对荀贞他却是久怀畏惧,所以话一出口就很不客气。

  颍川太守无话可讲,只得说道:“好,好,都应君等,都应君等。”

  他书信一封,写给荀贞,邀荀贞入驻阳翟,又书檄令一道,付给郡曹,命开府库、出粮械。

  得了这两份文书,乐进等告辞出府。

  颍川太守在堂上呆坐了多时,越想越觉得憋屈,一拍案几,怒道:“荀颍阴以兵逼我,尔等诸竖吏又挟众以势逼我,把粮械给了荀颍阴,方伯到后又也肯定会责骂我,左右为难,进退无路,这颍川太守乃公不干了!你们谁想干,你们就谁来干罢!”

  说不干就不干,他起身回到后宅,马上命家奴收拾东西,载了这些年所得的财货和家眷,当天就挂印离府,自归家去了。

  不得不说,这位颍川太守的这个决定是很明智的。

  眼看大乱要起,荀贞、孔伷两路军马来驻,他手上无兵,郡府的大吏、不少士人百姓又早心向荀贞,等於是郡务实权也没有了,他如还继续留在阳翟,只有两边受气这一条路,还不如趁着大战尚未正式开始及早抽身而退,带着这些年弄来的丰实宦囊归家享福。

  王兰、乐进等很快就知道了颍川太守挂印归家的事,不过他们都没有在意,更是无一人去追。

  诸人皆是聪明之士,皆知讨董一起,天下就要大乱,颍川郡与其由别人来做太守,还不如空出太守之位,由既威名赫赫、又是本地名族子弟的荀贞来暗操郡中实权。

  荀贞将至阳翟,这郡府库中的粮、械不必送去颍阴。

  留下郭俊坐镇郡府,王兰、乐进、沈容、杜佑诸人带了些郡卒,前去颍阴迎请荀贞入驻。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