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六十六章 成功的商人都不要脸_极品小渔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商人眼里,自由民主的口号显然没有外汇来的实际,可口可乐总公司尽管知道德国那边在干啥,但是为了更好的产品销量,依然有源源不断的可乐原浆被运去支持纳粹事业,这种灵活的企业战略形成了二战前期世界的一个奇观,即可口可乐同时在纳粹德国和民主米国以本土爱国品牌存在。不过到了二战后期,米国和德国之间断绝了一切交流,制作可口可乐最重要的原料:可乐糖浆自然也就没法运到德国,没有大本营的支持,马克思的公司经营立刻陷入了困境。他必须发明一种新的饮料来继续拥护元首的帝国计划,于是以德语‘幻想’一词命名的新型可乐芬达就这么诞生了。”

  杨猛恍然大悟:“原来芬达是这么来的,可是芬达的味道和可口可乐差距那么大,德国人能接受么?”

  “为了让德国人接受,最早的芬达和可口可乐一个颜色,以缓解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电影上看到的所有古怪纳粹计划一样,芬达的研制也离不开纳粹的疯狂科学家的参与,马克思和他手下的疯狂化学家们,用其他食品行业的遗留产物,例如奶酪生产的副产品乳清,以及苹果酒生产中剩下的苹果纤维之类的一通乱搞,发明了芬达。所以,原始的芬达只有苹果味。”萧鹏回答了杨猛的问题。

  “那时候德国人不喝芬达也不行,毕竟只有这玩意,然后就发生了奇怪的一幕:德国打到哪,也就意味着哪里的可乐原浆供应就此中断,所以马克思的手下总是兴冲冲的跟在党卫军屁股后面,到处接收可乐工厂用来改产芬达。那时候如果一个欧洲居民一觉醒来发现原来街边卖可乐大的小摊该卖了芬达,真不好意思,贵国已经沦陷。最好赶快立正行个纳粹礼,面的暗中观察的盖世太保把你扔去吸毒气。。。。。。”

  “为了支持纳粹战争,可口可乐德国公司也是拼尽全力了,1943年,芬达的总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300万箱!马克思为了考虑更好的节约成本以支持纳粹战争,开始效仿柯达公司生产奴隶胶卷那样,使用占领区的犹太奴工来进行芬达的灌装工作,这样倒挽救了不少犹太人的生命:多生产几箱芬达,也就意味着晚几天被送到集中营,也许就能逃脱被做成肥皂的命运,所以不管是不是出于本意,马克思在那个时期都或多或少的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可见自由的可口可乐精神在人类社会最黑暗的角落也能绽放光明。”

  杨猛听后思考了一会儿:“这个马克思确实是个商业奇才,他这么做已经把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了,战后不管德国成功还是失败,他都给自己留下了生存的本钱,德国赢了,他会说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德国,德国输了,他会说,我这么做是为了挽救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