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6章 皇上驾崩了!_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那汪广洋,依旧如此。

  加上李善长因跟随太祖朱元璋很早,与那军中的将领们都关系非常好。

  整个朝廷之上的势力可以说基本都是淮西勋贵所组成。

  文武勾结,毫不收敛。

  而坐在那金陵城皇宫当中的太爷爷朱元璋,就好像一个被束之高阁的吉祥物。

  自己麾下将领们和文臣们在干什么,他不知道,他们是如何欺压百姓,如何敛财,又如何任人唯亲,拉帮结伙。

  他还是不知道。

  如果不是他当初在军中还培养了一批义子义侄,加上亲侄子,以及他们老朱家人,加上在军中对那几位主帅,尤其是徐达感情都非常的深。

  除此外,几乎就没有了任何直接的掌控权力。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不能坐视自己的权力被架空。

  文臣中,开始培养浙东党。

  军队中,更是将自己老朱家的几个人放在了关键的位置上。

  甚至通过一些手段,将隐隐成为淮西勋贵领袖的李善长,给逼的自动请辞,告老还乡。

  可在李善长离开后,却苦于没有合适的人来统领整个中书省,毕竟在这些年里,整个淮西党在朝堂之中的势力已经越来越强盛。

  似乎是发现这种人事的调派,已经无法改变现有局面,所以太祖皇帝开始考虑起怎么样才能使现在这种情况出现变化。

  最后通过不断的查阅史料,在历代的史书和发展进程中找到了答案。发现这一切的根源,其实与任用何人来做何种官职没有本质上的关系。

  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阶级固化和分权所导致。

  而现在的朝廷架构和制度都必然会导致这样的局面所出现。

  就是换任何一个皇帝,任命任何的臣子,结局都是一样的。

  所以,之后的多年里,便开始针对这一根源,开始了谋划。

  尽管这些奏折当中都没有任何的说明,但朱瞻基还是敏锐的从这些奏折以及在胡惟庸上任中书省左丞相后的七年人员调整名单中找到了答案。

  整整七年的时间,整个大明朝从边疆到朝廷,从军队到后勤补给的重要官职上,开始了一系列的调整。

  几乎是掌握了所有实权的官职,或者换句话说,任何力量,任何军队,都必被其手中之人所制约。

  如军队的统帅可以不是自己人,但这支军队的补给后勤,必被其所制。

  京城周围军力,京兆府等等

  在足足等待了七年,谋划了七年后。

  终于开始针对中书省这个在太祖皇帝眼中分权,导致阶级固化和君主权力削减的罪魁祸首下手了。

  并且,在那胡惟庸七年的掌权时期中,其为人飞扬跋扈,大有将整个朝廷视其一言堂的架势。

  皇权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成了被忽视的状态。

  太祖皇帝几乎是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最终在谋划好一切后,动手了。

  至于那些被定罪的名目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