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5章 军机处的人事变动_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衍可不敢居功,总觉得这一幕是做给人看的。

  朱高燨来的目的一来是看看《永乐大典》的情况;二是顺道看看道衍,无论如何,道衍都是他名分上的老师,是他爹指定之人;三是让编纂组将《永乐大典》多编纂三套,用来给大学充图书馆。

  没想到,还为他下一部要成立的大学选了一位好人选。

  朱棣忙完了正事,回到西宫,没看到儿子,听说儿子来看《永乐大典》,他很高兴,来的路上对跟随的军机处的人道,“这臭小子,终于长大了,知道要为他爹分忧了!”

  军机处成立了没两天,解缙作死后,五个人里头,只有四个人了。

  大明的朝政事务越来越多,三杨和黄淮四个人每天忙得脚不点地,人人都学会了骑自行车,朱棣也特别赏赐了六部除了夏原吉之外的其他五人以及军机处的四人各一辆自行车。

  可即便如此,每天的事情依然很多,无论怎么忙都忙不过来。

  现在杨荣和黄淮,一个调任工部右侍郎,一个调任吏部左侍郎,只剩下了杨士奇和杨溥,两人跟在朱棣的身后,说是散散心,可两人真是心急火燎,好多事都没有忙完呢!

  听了朱棣的话,杨士奇笑道,“皇上,四殿下一向都很孝顺!”

  杨溥也跟着道,“四殿下向来都会为皇上分忧呢!”

  两人都是亲自见证并参与了朱棣密旨建储的人,夸奖起朱高燨来,自然是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到了门口,随着黄俨安排小太监前去通报,整个文渊阁的人都激动起来,如同一滴水掉进了油锅,在朱高燨的带领下,纷纷离开自己的岗位,聚集在庭院里,跪在两旁迎接朱棣。

  “平身!”朱棣一进来,目光便锁定住了儿子,他很是欣喜,走过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起来吧!”

  朱高燨忙起身,扶着他爹进去,低声道,“爹,您一来,怕是不能空着手?要不,这赏赐,儿子帮您掏了?”

  朱棣忍住笑,“这点银子,你爹还是掏得出来的。”

  他问道,“你来做什么?”

  “看看《永乐大典》修得如何了?让他们多修几部出来,将来,大学里面,这套典籍要成为标准配置,每个大学必须存放一部,供师生们学习。科学院也要存一套。”

  朱棣的眼睛一亮,这是好事啊!

  朱棣也想过这个问题,他修了书,将天下的图书都梳理一遍,但不能放着没有用,后世之人岂不是会笑话他?

  但,若是每个大学都放一部,科学院再存一套,那就是功德无量了。

  “好儿子,科学院还要等你回来了才能成立呢,爹也不知道科学院要如何做?”

  “等把万国博览会的事忙完了,儿子会着手处理这些事。”

  一说起来,事情真是千头万绪,北元的事,修铁路,南方理工大学,科学院……这是迫在眉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